上海市肿瘤能量治疗技术与器械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召开

来源:健康学院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发布时间:2025-01-09浏览次数:10

上海市肿瘤能量治疗技术与器械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于202518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议室召开,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形式开展,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大副校长徐学敏教授主持了会议。

   

中心主任刘宝林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2024年顺利通过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期评估的情况,并对中心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研究进展包括:肿瘤冷冻消融设备的冷源供给技术、冷冻消融针快速降温技术、热物理助剂KCl增强肝细胞癌冷冻消融疗效的机制研究、冷冻消融辅助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射频消融系统与超声刀系统研发,以及铋基纳米材料在放疗增敏与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提到中心在冷冻消融手术导航系统、热水浴全身热治疗系统、组织内无创测温技术以及纳米刀消融技术及器械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

2024年,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果:获批5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许可证、孵化了4家公司;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5篇,其中一区论文71篇;申请及获批专利79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已经培养毕业87名研究生;连续三年主办“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主办肿瘤能量消融相关论坛13次。

  会上参会委员达成以下共识:

(1)     对建设成果的肯定:与去年的进展相比,团队建设及成果方面提升很多;能够拿到5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许可证非常不易;校企医联合攻关的创新模式非常独特,在国内外都具有领先优势。

(2)     对团队建设的建议:把团队按照方向进行分类,有利于技术聚焦;进一步凝练方向,不宜太过宽泛;注意论文发表要标注“创新中心”。

(3)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结合临床应用,多做应用示范和应用推广,综合多项技术申请国家课题,为新一轮建设做准备;能量治疗与化学、生化技术结合会有更多的叠加效果;抓住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热点,结合我国先进的制造技术,研发高质量国产化设备;要紧密关注新技术,如诊疗一体化、人工智能赋能等前沿方向,要作出创新性的成果。